小孩儿肛门痒和痛可能是卫生不良、蛲虫感染、肛周湿疹、肛裂、肛瘘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洁、驱虫、用药、手术等。
1. 卫生不良:小孩儿便后未清洁干净,粪便残留刺激肛门皮肤,引发痒痛。日常要教导孩子正确清洁肛门,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保持局部干爽。若痒痛较轻,清洗后可涂抹适量凡士林保护皮肤;若症状稍重,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红霉素眼膏,能起到止痒、消炎作用。
2. 蛲虫感染:蛲虫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刺激肛周皮肤导致痒痛。可在孩子入睡后观察肛周,若发现白色线头样虫子即可确诊。治疗需遵医嘱口服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磷酸哌嗪宝塔糖进行驱虫。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内裤,内裤需煮沸消毒。
3. 肛周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周皮肤炎症,表现为痒痛、皮疹等。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如某些纸尿裤、清洁剂等。遵医嘱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可减轻炎症、缓解症状。
4. 肛裂:多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导致肛管皮肤裂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后用温水坐浴,遵医嘱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龙珠软膏,促进伤口愈合。
5.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肿痛、流脓。确诊后一般需手术治疗,如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疗法等。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定期换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复方黄柏液涂剂、硝矾洗剂等坐浴,促进恢复。
日常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裤;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