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朵后面长包一按就疼可能是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感染、蚊虫叮咬、外耳道疖肿、腮腺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淋巴结炎:多因附近组织感染,如耳部、头皮等部位炎症引发。细菌感染常见,表现为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治疗上,若为轻度感染,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抗感染。若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
2. 皮脂腺囊肿感染:皮脂腺开口堵塞,皮脂积聚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疼痛明显。早期可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鱼石脂软膏等消炎,待炎症控制后手术切除囊肿,以防复发。
3. 蚊虫叮咬:夏季常见,蚊虫叮咬后释放毒素,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出现红肿、疼痛小包。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过敏药物。
4. 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感染所致,炎症蔓延至耳后引起疼痛。早期可局部热敷,遵医嘱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消炎,严重时需切开排脓。
5.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疼痛,可累及耳后。需隔离休息,对症治疗,高热时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柴胡口服液等退热,同时注意口腔清洁。
日常要注意保持儿童耳部及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注意观察包块变化,若持续不消退、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