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多月宝宝拉肚子可能是腹部着凉、喂养不当、肠道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腹部保暖、调整喂养、药物治疗、规避过敏原、更换特殊奶粉等。
1. 腹部着凉:宝宝腹部若保暖不当,易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引起拉肚子。日常要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适当增添衣物,可使用肚兜等。若拉肚子症状较轻,可通过热敷腹部缓解,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敷于宝宝腹部。若症状稍重,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丁桂儿脐贴。
2. 喂养不当:喂养次数过多、喂养量过大或突然更换奶粉等,都可能使宝宝胃肠道不适应,引发拉肚子。要合理调整喂养方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若因更换奶粉导致,可循序渐进过渡。若拉肚子伴有消化不良,遵医嘱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婴儿健脾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3. 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肠道,会引起炎症,导致拉肚子。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若是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庆大霉素颗粒,同时配合蒙脱石散止泻。
4. 过敏:宝宝可能对牛奶蛋白、母乳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从而出现拉肚子症状。若怀疑过敏,需及时就医检查过敏原,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饮食,回避可能的过敏原;奶粉喂养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5. 乳糖不耐受: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就会出现拉肚子。可在医生建议下给宝宝添加乳糖酶,或更换为无乳糖奶粉。若拉肚子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遵医嘱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
日常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尿量、大便次数及性状等情况。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奶具、餐具要定期消毒。若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