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耳屎多可能是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狭窄、洗澡进水、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定期清理、保持干燥、药物治疗等。
1. 耵聍腺分泌旺盛:宝宝的耵聍腺分泌功能相对较强,会产生较多耳屎。若耳屎较小且未堵塞耳道,一般可随头部活动、咀嚼等动作自行排出。若耳屎较多堵塞耳道,可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耵聍钩或吸引器等工具安全取出。
2. 外耳道狭窄:宝宝外耳道本身相对狭窄,耳屎排出相对困难,容易积聚。平时要注意观察,若耳屎未造成不适,可暂不处理。若出现堵塞症状,需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必要时在耳内镜辅助下清理耳屎。
3. 洗澡进水:洗澡时水进入外耳道,可使耳屎膨胀、积聚。洗澡后可让宝宝将头偏向进水一侧,单脚跳跃,促使水分流出。若耳屎因进水变硬堵塞,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软化耳屎后,再由医生清理。
4. 外耳道炎:炎症刺激可导致分泌物增多,与耳屎混合,看起来耳屎增多。要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搔抓。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炎症,炎症消退后,再处理耳屎。
5. 外耳道异物:宝宝好奇心强,可能将小物件塞入外耳道,与耳屎混合。家长发现后不要自行盲目取出,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会在专业设备辅助下安全取出异物和耳屎。
日常要注意避免给宝宝随意掏耳朵,防止损伤耳道。洗澡时可使用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水进入。若发现宝宝频繁抓耳、哭闹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