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低烧 35℃可能是测量误差、环境因素、保暖不足、感染后身体虚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重新测量、调整环境温度、增添衣物、加强营养、调节神经功能等。
1. 测量误差:若测量体温方法不正确,如体温计未与皮肤充分接触、测量时间不足等,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应重新规范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前将水银柱甩至 35℃以下,腋窝测量时需将体温计夹紧,测量 5 - 10 分钟,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2.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身体散热过多,可能引起体温偏低。需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 22 - 24℃左右,可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调节,避免小孩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
3. 保暖不足:穿着过少或盖被过薄,会使身体热量散失,导致体温下降。要适当增添衣物和被褥,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选择柔软、保暖性好的衣物,如棉质衣物。
4. 感染后身体虚弱:小孩在感染疾病恢复阶段,身体较为虚弱,可能出现体温偏低情况。此时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帮助身体恢复。
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小孩的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功能紊乱,影响体温调节。可通过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来调节神经功能,若症状严重,遵医嘱服用谷维素片、维生素 B1 片、甲钴胺胶囊等药物调节神经功能。
日常要密切关注小孩体温变化,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饮食上营养均衡,若体温持续异常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