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肚子痛可能是腹部着凉、饮食不当、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暖、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
1. 腹部着凉:腹部保暖措施不到位易引发肚子痛。此时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孩子腹部,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每次热敷 15 - 20 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时让孩子多喝温热的开水,补充水分的同时温暖肠胃。若疼痛较严重,遵医嘱用药,如颠茄片、附子理中丸、肠胃散胶囊 ,帮助减轻肠道痉挛带来的疼痛。
2. 饮食不当:食用过多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可能导致肚子痛。首先要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让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若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可遵医嘱用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藿香正气软胶囊、保和丸 ,促进消化,缓解不适。
3.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较弱,消化能力不足易出现消化不良引发肚子痛。可适当让孩子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散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孩子腹部,每次 10 - 15 分钟,每天 2 - 3 次。若消化不良症状明显,遵医嘱用药,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消化功能。
4. 肠道寄生虫感染:不注意卫生,孩子易感染肠道寄生虫,引起肚子痛。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可遵医嘱服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左旋咪唑糖浆 ,按规定剂量服用,以清除肠道寄生虫,缓解肚子痛症状。
5.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孩子需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劳累。若伴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若明确有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日常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和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腹部保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体检,若肚子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