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不出大便总是憋得哭,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饮食结构不合理:若宝宝摄入的膳食纤维过少、水分不足,易导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泥、水果泥等,同时保证充足水分。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喂水,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肠道功能紊乱:宝宝肠道功能较弱,腹部着凉、喂养不规律等都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便秘。要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热敷,以促进肠道蠕动。喂养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喂养。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3. 肠道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引发便秘。可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除上述益生菌药物外,还可遵医嘱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
4. 肛门狭窄:这是一种生理结构异常,会使排便困难。轻度肛门狭窄可通过扩肛治疗,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若狭窄严重,则需手术治疗,术后要注意局部护理,防止感染。
5. 先天性巨结肠:因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确诊后一般需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术后要密切观察宝宝恢复情况,合理喂养。
日常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让宝宝尝试排便,逐渐形成规律。同时,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如让宝宝多爬行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