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脚趾肿可能是鞋子不合脚、外伤、蚊虫叮咬、甲沟炎、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更换合适鞋子、处理外伤、涂抹药物、治疗甲沟炎、抗感染等。
1. 鞋子不合脚:若小儿所穿鞋子过小、过紧,长时间挤压脚趾,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脚趾肿。应及时为小儿更换尺码合适、宽松舒适的鞋子,让脚趾能自由舒展,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缓解肿胀情况。
2. 外伤:小儿活泼好动,玩耍时可能碰撞、挤压到脚趾,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肿胀。受伤后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以减轻疼痛和肿胀;72小时后改为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若有伤口,需用碘伏消毒,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3. 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小儿脚趾被叮咬后,蚊虫释放的毒素会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出现肿胀。可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能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也可涂抹丹皮酚软膏,有消炎、止痒功效;还可使用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减轻过敏症状。
4. 甲沟炎:多因修剪指甲不当、局部刺伤等引发甲沟部位细菌感染,导致脚趾肿。初期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3次,涂于患处;也可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均匀涂抹在红肿部位;还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按说明书根据小儿体重调整剂量,控制炎症。
5. 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也可能致使小儿脚趾肿。若是细菌感染,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根据病情确定用量;若是病毒感染,可服用利巴韦林颗粒;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日常要密切关注小儿脚趾肿胀情况,若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小儿脚部清洁卫生,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