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半夜啼哭常见原因有饥饿、排尿排便、环境不适、受惊、维生素D缺乏等。
1. 饥饿:小孩胃容量小,消化快,半夜可能因饥饿而啼哭。若距离上次喂奶时间较长,可适当喂奶,喂奶后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吐奶。
2. 排尿排便:尿布潮湿或粪便刺激会让小孩不适而啼哭。及时检查尿布,若有尿液或粪便,用温水清洗臀部,更换干净尿布,保持臀部干爽。
3. 环境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噪音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小孩睡眠导致啼哭。调节室内温度在22 - 24℃,保持适宜湿度,拉上窗帘避免光线直射,减少噪音干扰。
4. 受惊:白天受到惊吓,夜间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易啼哭。轻轻安抚小孩,温柔地说话,给予安全感,也可轻拍小孩身体。
5.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钙吸收不良,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多汗、易惊、啼哭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日常要注意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小孩饮食和作息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若小孩啼哭频繁且难以安抚,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