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肠炎的治疗方法有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调整饮食:肠炎患者肠道较为敏感,需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能减轻肠道负担,利于肠道恢复。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肠道吸收,为身体提供能量;面条柔软,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多摩擦,有助于肠炎病情缓解。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肠炎常伴有腹泻,易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能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可饮用适量淡盐水,补充因腹泻丢失的钠、氯等电解质;也可喝口服补液盐,其成分能有效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对肠炎患者身体恢复有重要作用。
3. 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蒙脱石散、黄连素片、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能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菌和有害物质对肠道黏膜的侵袭,减轻炎症反应;黄连素片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繁殖,缓解肠炎症状;诺氟沙星胶囊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能有效杀灭引起肠炎的病菌,控制病情发展。
4. 中医治疗:中医通过辩证论治对肠炎有一定疗效。可采用中药调理,一些中药具有健脾和胃、清热利湿等功效,能改善肠道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力。还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刺激穴位能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从整体上调节身体机能。
5.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且出现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的肠炎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切除病变肠道组织,解除肠道梗阻,修复穿孔部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挽救患者生命。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肠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加重病情。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