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避免磕磕碰碰,受伤结痂也是常有的事情。大部分的人会选择自己在家接受简单的伤口处理,等伤口结痂后自然脱落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因为处理不得当,伤口结痂之后仍然发炎感染。那么伤口结痂后发炎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一起来了解下。
伤口结痂之后,如果仍然有流黄水或者白脓液的情况,那么就说明伤口受到了感染,伤口处有炎症了。伤口反复结痂不断流脓水,是不利于伤口愈合的。
为了能够让伤口更快的愈合,先将伤口部位的痂皮去除。去除的动作一定要轻柔,如果痂皮较硬,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打湿脱脂棉,然后敷在疮面,等痂皮变软后用消毒后的医疗剪慢慢清理。如果伤口还有一些已经坏死皮肤组织,也要一并清理,否则这些皮肤组织的存在也会导致炎症的复发,影响愈合。
表面清理完毕之后,炎症较轻的伤口选择用碘伏纱布换敷,后续也需要每日一换。如果伤口部位炎症较严重的话,需要增加使用抗生素。比如绿脓杆菌感染需要使用苯氧乙醇和磺胺嘧啶软膏换药,具体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伤口面积较大,常规换药无帮助,也需要考虑接受专业的伤口清理。
在所有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出现结痂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结痂就代表着伤口正在慢慢的愈合。如果伤口恢复期间发炎了,可能是因为处理不得当或者是平时生活不注意导致伤口复发。针对这种情况不能放任不管,应该采用专业的处理方法,及时的清理疮面,才能消除炎症,让伤口更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