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和肺炎患者说话不会被传染。
肺炎是肺部的炎症性疾病,虽然部分肺炎具有传染性,但其传播需要特定条件。肺炎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扩散。当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正常交流时,若保持一定距离,飞沫在空气中扩散后浓度会降低,且人体自身具有免疫系统,能够抵御一定量的病原体入侵。只有在近距离、长时间接触,且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吸入足够数量的病原体而被传染。
不同类型的肺炎传染性也有所不同。像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性相对较强;而一些由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传染性则相对较弱。即使接触到病原体,是否发病还与个人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力正常的人接触后可能不发病,而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在日常生活中,为降低感染风险,与肺炎患者接触时应保持适当距离,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洗手,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若自身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