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狂犬病毒不会随水流进入伤口。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发病动物的唾液、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发病动物咬伤、抓伤人体,病毒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狂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在50℃ 1小时、60℃ 5分钟即被灭活,也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灭活。水流通常不具备病毒生存的条件,且流动的水会对病毒起到稀释和冲刷作用,使其难以在水中保持活性并进入伤口。
不过,如果水流中含有发病动物新鲜的唾液等含病毒体液,且伤口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水流,同时伤口较深、面积较大,病毒有可能进入伤口引发感染,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可能存在风险的水源后,若有伤口应及时用流动的肥皂水冲洗伤口,持续15分钟以上,然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若不确定接触的水源是否安全,或担心有感染风险,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