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镶牙需要注意镶牙时机、镶牙类型选择、口腔检查、镶牙材料、日常护理等。
1. 镶牙时机:拔牙后一般需等待2-3个月,待牙槽骨基本愈合稳定后再镶牙,过早镶牙可能因牙槽骨继续吸收导致假牙不合适。若为牙周病患者,需先控制炎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镶牙。
2. 镶牙类型选择:活动假牙价格相对便宜、适应证广泛,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但佩戴初期可能有异物感,稳定性稍差。固定假牙美观舒适、咀嚼效率较高,但需要磨除邻牙,对基牙条件要求高。种植牙功能和美观接近天然牙,稳定性好,但费用较高、治疗周期长。
3. 口腔检查:镶牙前要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的数目、位置、松动度,牙龈、牙槽骨的健康状况等。有龋齿、牙周炎等疾病需先治疗,确保口腔处于健康状态,为镶牙创造良好条件。
4. 镶牙材料:金属材料强度高,但可能存在金属过敏风险;陶瓷材料美观性好、生物相容性佳,但相对较脆。选择时需综合考虑自身口腔条件、经济状况以及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
5. 日常护理:镶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清洗假牙,使用软毛牙刷和专用清洁剂。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防止假牙损坏或松动。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假牙佩戴情况和口腔健康状况。
老年人镶牙后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若镶牙后出现疼痛、不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假牙,确保镶牙效果和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