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怀孕可通过继续原抗病毒治疗、调整抗病毒药物、加强监测、进行母婴阻断、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法处理。
1. 继续原抗病毒治疗:若正在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对胎儿影响较小,如替诺福韦酯片、替比夫定片、恩替卡韦分散片,且病情控制良好,继续原治疗可维持乙肝病情稳定,避免病毒反弹引发肝脏炎症加重,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2. 调整抗病毒药物:若原使用药物对胎儿有潜在风险,需遵医嘱换用更安全药物,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阿德福韦酯胶囊、拉米夫定片,降低药物对胎儿致畸等不良影响,同时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3. 加强监测: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了解乙肝病情变化及胎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孕期安全。
4. 进行母婴阻断:在孕晚期可遵医嘱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几率,使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5. 必要时终止妊娠:若孕妇乙肝病情严重,如出现肝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情况,经评估后可能需终止妊娠,以保障孕妇生命安全,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怀孕情况复杂,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