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出现水肿可通过限制水钠摄入、应用利尿剂、控制蛋白尿、补充白蛋白、透析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 限制水钠摄入: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减弱,过多摄入水钠会加重水肿。限制水钠摄入能减轻肾脏负担,减少体内水钠潴留,从而缓解水肿。一般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3g,同时控制水分摄入,根据尿量及水肿程度调整。
2. 应用利尿剂:利尿剂可促进尿液排出,增加水钠排泄,减轻水肿。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通过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尿液生成增多,降低体内液体量,缓解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水肿。
3. 控制蛋白尿:持续蛋白尿会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加重水肿。积极控制蛋白尿,可减少蛋白丢失,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常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降低尿蛋白。
4. 补充白蛋白:严重低蛋白血症会导致水肿难以消退,补充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间液回吸收到血管内,减轻水肿。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提升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水肿症状。
5. 透析治疗:当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水肿严重且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可采用透析治疗。通过透析装置,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减轻肾小球肾炎引发的水肿。
肾小球肾炎出现水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肾脏负担,使水肿等症状恶化。饮食上除限制水钠摄入外,还要保证营养均衡,以优质蛋白为主。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