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发烧是会出汗的。
发烧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将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为了达到新的调定点,会通过收缩血管、寒战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此时皮肤血管收缩,不会出汗。当使用退烧药或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使体温开始下降时,体温调定点回移到正常水平,身体为了散热,皮肤血管会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就会出汗。通过出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从而帮助降低体温。
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烧,出汗情况也有所不同。感染性发热,在病原体被控制后体温下降阶段往往会出汗。非感染性发热,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出汗情况则不太规律。而且发烧出汗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出汗较多,有的人出汗较少。
在发烧期间,若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更换潮湿的衣物,避免再次着凉。同时,由于出汗会导致身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一些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出汗异常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