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脚底是否为筋膜炎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等。
1. 症状表现:脚底筋膜炎患者常感到足跟部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迈出的第一步,疼痛较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稍有缓解,但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又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压痛,在足底筋膜附着于跟骨的部位压痛较为显著。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脚底进行详细触诊,检查是否有明显压痛部位,同时评估足底筋膜的张力和弹性。还可能进行一些特殊试验,如足背伸试验,若引发或加重疼痛,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跟骨骨折、骨刺等其他可能导致足底疼痛的骨骼病变;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足底筋膜的形态、厚度及有无损伤、炎症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更准确地判断足底筋膜的病变情况。
4.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足底疼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通常会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尿酸等指标。
5. 鉴别诊断:需要与跟腱炎、跟骨骨刺、足跟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是否为脚底筋膜炎。
确诊脚底筋膜炎后,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合适的鞋子,减轻足底压力。疼痛缓解后可适当进行足底拉伸锻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接受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