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的5种并发症为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血栓形成等。
1. 发热反应:多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等,都会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等症状。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2. 急性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 静脉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 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5. 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血液黏稠度高、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易导致血栓形成。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沿静脉走向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肢体活动时疼痛加剧。
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患者自身也应注意输液部位的保护,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