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止痛、物理止痛、心理调节、合理饮食、适当活动等可减轻手术后伤口疼痛。
1. 药物止痛: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是缓解疼痛的常见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能需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但此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和成瘾性,务必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2. 物理止痛:冷敷是常用的物理止痛方式,术后早期对伤口进行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 - 20分钟,间隔1 - 2小时。热敷则适用于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后,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按摩伤口周围皮肤,力度适中,也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3. 心理调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加重对疼痛的感知。可通过听舒缓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减轻疼痛感受。也可在安静舒适环境中进行深呼吸训练,缓慢吸气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帮助缓解紧张情绪,进而减轻疼痛。
4. 合理饮食:术后保证营养均衡对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很重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能促进伤口修复。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减轻疼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伤口,加重疼痛。
5. 适当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活动。如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局部血液淤积,减轻疼痛。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床边站立、行走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伤口,以免影响愈合和加重疼痛。
手术后减轻伤口疼痛需多方面配合。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合理安排饮食与活动。若疼痛异常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恰当措施处理,促进伤口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