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术后的并发症有感染、排斥反应、移植器官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1. 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与生存质量。
2. 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迅速且严重,多在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较常见,一般在移植后数天到数月内发生,可通过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慢性排斥反应进展缓慢,可在移植数月或数年后出现,严重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
3. 移植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因手术操作问题、血管吻合不佳、排斥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一旦发生,移植器官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4. 心血管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影响心脏及血管功能,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5. 恶性肿瘤: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增加,如皮肤癌、淋巴瘤等。
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