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球偏低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肠道疾病、血液稀释等。
1. 营养不良: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肉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食物,或过度节食。可调整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保证营养均衡。
2. 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蛋白的重要场所,当患有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时,肝脏功能受损,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肝炎进行抗病毒、保肝治疗,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3. 肾脏疾病:像肾病综合征等,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蛋白尿,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同时限制盐和水分摄入,优质低蛋白饮食。
4. 肠道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对蛋白质吸收障碍。治疗肠道疾病,改善肠道功能,可补充消化酶、益生菌等,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
5. 血液稀释:大量饮水或输液过多,导致血液中蛋白浓度相对降低。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输液。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若蛋白球持续异常或伴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