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褥疮四周软硬的原因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因素、组织营养不良、皮肤受压不均、个体差异等。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褥疮形成过程中,局部长期受压使得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供应不足。受压部位的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也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初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发硬,随着病情发展,组织进一步受损,会出现软硬不均的情况。
2. 感染因素:当褥疮发生后,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外界细菌容易侵入。细菌在伤口处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表现为周围皮肤变硬。若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扩散,组织坏死液化,会出现局部变软、有波动感等表现,严重影响褥疮的愈合。
3. 组织营养不良:身体营养状况不佳,如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褥疮周围组织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支持,细胞代谢功能减弱,导致组织弹性下降、变硬。同时,营养不良也使得组织抗感染能力降低,容易加重褥疮的发展,使局部软硬情况更为复杂。
4. 皮肤受压不均:在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情况下,身体与支撑面接触的部位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较大的区域更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皮肤变硬。而压力相对较小的部位,组织损伤程度较轻,可能相对较软,从而造成褥疮四周软硬不一致。
5.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皮肤状况、身体代谢能力等存在差异。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对压力的耐受性较低,褥疮发生后周围组织的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更容易出现软硬变化。另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代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褥疮周围组织的修复和质地。
日常需注意定期为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促进褥疮愈合,减少软硬异常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