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打水泥针后可能出现疼痛缓解、局部轻微不适、发热、感染、骨水泥渗漏等情况。
1. 疼痛缓解,包括这是较为常见的积极表现。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稳定椎体结构,有效减轻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情况也会随之改善,能更好地进行翻身、坐起、行走等动作。
2. 局部轻微不适:术后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的酸胀、隐痛等不适感觉,这多是由于手术创伤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填充后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引起的,一般随着身体恢复会逐渐减轻。
3. 发热: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低热现象,通常是身体对手术创伤以及骨水泥的一种应激反应,一般体温不会过高,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和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4. 感染: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一旦感染,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术后恢复,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5. 骨水泥渗漏:属于相对罕见的情况。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周围组织,可能压迫神经等结构,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骨质疏松打水泥针后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促进恢复。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