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穿刺常见方式有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等。
1. 骨髓穿刺:通常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或胸骨等部位进行。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局部麻醉下,将骨髓穿刺针经皮刺入骨髓腔,抽取适量骨髓液。主要用于涂片检查,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分类等,辅助诊断白血病类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2. 骨髓活检:多在髂后上棘处操作。采用特殊活检针获取骨髓组织条,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后制成病理切片。能更全面观察骨髓组织结构,对于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腰椎穿刺: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身体呈弓形。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将穿刺针经椎间隙刺入蛛网膜下腔,测脑脊液压力并留取脑脊液样本。主要用于检查白血病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白血病穿刺检查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穿刺部位过早沾水,防止感染。穿刺处可能有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若疼痛加剧或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后续要严格按照医生安排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更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