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破裂可引发失血性休克、胆汁性腹膜炎、感染、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
1. 失血性休克:肝脏血运丰富,破裂后大量血液迅速流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2. 胆汁性腹膜炎:肝脏破裂时,胆汁会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严重影响腹腔内环境稳定。
3. 感染:破裂处易受细菌侵袭,加上腹腔内渗出物等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易引发感染,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
4. 肝功能损害:肝脏组织受损,其正常代谢、合成等功能受影响,导致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异常,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5. 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破裂受损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伤口不易止血。
肝脏破裂后果严重,日常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腹部受外力撞击。一旦发生肝脏破裂,需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休息、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