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摘除后的并发症有消化不良、胆瘘、胆管损伤、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
1. 消化不良: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摘除后胆汁无法正常储存和按需排放,直接进入肠道。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时,胆汁相对不足,不能充分乳化脂肪,影响消化吸收,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2. 胆瘘:手术过程中若胆囊管残端处理不当,或胆囊床的小胆管未妥善结扎,胆汁可能持续漏入腹腔,引发胆汁性腹膜炎,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胆管损伤:手术操作时可能误伤胆管,导致胆管狭窄或胆汁引流不畅。患者会出现黄疸、腹痛、发热等胆管炎表现,后期可能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4. 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若护理不当,细菌侵入,容易引发感染。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严重时伴有发热,影响切口愈合,增加住院时间和患者痛苦。
5.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腹腔内组织和器官因手术创伤发生粘连,肠管粘连可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肠梗阻。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胆囊摘除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整,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