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牙龈肿痛可能是激素水平变化、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牙齿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治疗牙齿疾病等。
1. 激素水平变化: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会促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渗出增多,引发牙龈肿痛。此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用温水漱口,使用软毛牙刷早晚正确刷牙,减少食物残渣残留对牙龈的刺激。
2. 口腔卫生不良:日常不注重口腔清洁,食物残渣易在牙缝和牙龈边缘堆积,滋生细菌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引发肿痛。应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含漱,抑制口腔细菌。
3. 饮食习惯改变:哺乳期为保证营养摄入,常食用高糖、高蛋白食物,若吃完不及时清洁口腔,易为细菌提供滋生环境,导致牙龈肿痛。需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芹菜等,减少甜食摄入,吃完及时漱口。
4. 牙齿疾病:本身患有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齿疾病,在哺乳期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炎症容易发作导致牙龈肿痛。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进行消炎,待炎症缓解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补牙、根管治疗等相应处理。
5. 全身性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导致牙龈肿痛。需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口腔护理,缓解牙龈肿痛症状。
哺乳期牙龈肿痛要重视口腔卫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若使用药物,务必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乳汁质量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