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是否得了骨髓炎可从症状、病史情况、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方面入手。
1.症状:骨髓炎早期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剧痛,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还会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有寒战。随着病情发展,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严重时可形成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2.病史情况:了解是否有外伤史,如开放性骨折、手术创口感染等,细菌容易通过伤口侵入骨髓引发炎症。另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导致骨髓炎。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表现。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能更早发现骨髓内的炎性病变。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也会明显升高。血培养或局部穿刺培养可找到病原菌,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为后续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5.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是否为骨髓炎以及炎症的类型,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关键意义。
若怀疑自己得了骨髓炎,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外伤,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确诊,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