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结膜炎和慢性结膜炎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病程长短、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急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如肺炎双球菌、腺病毒等,也可因过敏反应导致,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病;慢性结膜炎常由急性结膜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能因长期受不良环境刺激,如粉尘、烟雾,或眼部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等引发。
2. 症状表现:急性结膜炎起病急,症状明显,眼睛会出现红肿、疼痛、异物感强烈,伴有大量分泌物,晨起时分泌物可糊住眼睛,还可能有畏光、流泪现象;慢性结膜炎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眼痒、干涩、有轻微异物感,分泌物较少,一般为白色丝状。
3. 病程长短:急性结膜炎病程较短,通常在1 - 3周,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较快痊愈;慢性结膜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病情容易反复。
4. 治疗方式:急性结膜炎针对不同病因,使用相应的眼药水或眼膏,如细菌性结膜炎用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用抗病毒药物;慢性结膜炎治疗除去除病因外,还需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治疗周期较长。
日常需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防止眼部感染。注意用眼卫生,减少眼部疲劳。若患有结膜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