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和手部湿疹在病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传播特性、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因: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手部湿疹病因复杂,常与接触过敏原、刺激物,或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2. 症状表现:手足口病除手部有疱疹外,口腔、足部也会出现疱疹或溃疡,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手部湿疹表现多样,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脱屑、皲裂等,瘙痒明显。
3. 发病部位:手足口病主要在手、足、口等部位;手部湿疹主要局限于手部,可累及手掌、手指、手背等部位。
4. 传播特性: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粪口途径传播;手部湿疹不具有传染性。
5. 治疗方式: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时退热,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多数患者一周左右可自愈;手部湿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根据病情外用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等,瘙痒严重时口服抗组胺药物。
日常需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和刺激物。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