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在人体内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两种形式存在于骨骼之中,血液中也有钙存在,大概占全身中钙的1%。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增多,并不意味着人体不缺钙,不需要补钙。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轻则骨质疏松,严重的会导致尿毒症,不容忽视。
钙离子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骨骼和软骨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钙离子还参与细胞代谢,促进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血液中的钙离子可以维持血管壁的通透性,还可以保证正常神经的传导功能。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就是利用钙离子进行正常的神经传导。
钙离子对人体的正常代谢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含量越多越好。血钙的正常含量为100毫升后,血液中含钙9mdash;11mg。当摄入过量的钙离子后,正常人可以将多余的钙排出,会导致血液中的钙离子失衡。所以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钙离子含量过多后会引起高钙血症,肌肉收缩、神经传导问题。导致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较高,有以下原因。
1.长期大量酗酒。
2.甲旁亢患者进行头颈放射治疗
3、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以导致血液中钙离子升高。
4.染色体基因缺失导致的钙离子含量增多,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普通人尤其中老年人,不要进行盲目的补钙。否则摄入过多的钙离子,会打破体内的钙离子平衡,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的传导,引起老年痴呆。如果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常年较高,会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问题。补钙前应先诊断体内是否缺钙,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骨密度检查,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补钙,避免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增多,引起高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