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髁上牵引操作方法包含适应证、术前准备、牵引部位定位、牵引针置入、术后护理等。
1.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骨折、髋关节脱位等下肢骨骼疾病或损伤,通过牵引达到复位、固定及缓解疼痛等目的。
2. 术前准备:完善患者相关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准备合适的牵引器械,如牵引弓、牵引针等,并确保器械消毒合格。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取得配合。
3. 牵引部位定位: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内收肌结节上方2横指处或髌骨上缘1.5 - 2cm处确定进针点。
4. 牵引针置入:局部浸润麻醉后,用骨钻将牵引针自内向外钻入,注意进针方向与股骨髁关节面平行,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针穿出对侧皮质后安装牵引弓并连接牵引装置,根据患者体重及病情调整牵引重量。
5.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牵引部位情况,保持牵引针孔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防止感染。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避免因牵引不当造成并发症。
股骨髁上牵引后要多关注牵引部位状况,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等。日常活动中避免碰撞牵引装置,保证牵引效果。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