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膜性肾病,大多数的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它其实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并且它有一个分期标准,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一般当疾病在早期时,经过及时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会很大,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肾功能损害。那么,膜性肾病的分期标准有哪些呢?
膜性肾病可分为以下几期
第一期,这一期的膜性肾病又称为前期上皮细胞下堆积期,是指肾小球基底膜没有明显的增厚,它的结构还是完整的,在电镜下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上皮细胞下有比较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并且呈现散在的分布。
第二期,二期患者的基底膜已经开始出现了物质增生,并形成了钉突,因此被称为钉突构成期,这期的肾小球基底膜已经出现了增厚的现象,通过电子显微镜得观察可以看到上皮细胞下有大块的电子致密物。
第三期,三期为基底膜类堆积期,是指电子致密物部分已经被吸收,密度开始减低,出现了透亮区,并且钉突逐渐融合了成片包裹,还伴有双轨征。
第四期,所谓四期就是最严重的一期,这时候患者的肾脏已经慢慢出现了硬化,肾小球和肾小管也开始出现了萎缩,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很多的电子致物已经被吸收,使得沉淀物难以辨认。
上述的关于膜性肾病的分期标准,大家心理应该都有了大概的了解,临床把膜性肾病分为四期,一期为最轻的时期,比较好治疗,四期为最严重的时期,难以治愈。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治疗还是要趁早,千万不可以拖,拖着拖着病情很有可能就过渡到了晚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