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很多白色水泡可能是汗疱疹、手癣、接触性皮炎、摩擦性苔藓样疹、病毒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
1. 汗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指端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有手足多汗。可能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局部过敏或刺激、变态反应等有关。症状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对称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遵医嘱外用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
2. 手癣: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手套、毛巾等是主要传播途径。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遵医嘱外用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药物,病情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
3.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可痊愈。但如再接触致敏原可再发,反复接触,可转变为慢性。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如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有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4. 摩擦性苔藓样疹: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手背、前臂的丘疹性皮炎,可能与机械性摩擦、接触某些物质等有关。表现为多角形或圆形苔藓化小丘疹,肤色、灰白色或淡红色,直径1~3mm,有时有轻度脱屑,常成群分布,但不融合,有时可见轻度苔藓化。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轻度瘙痒。减少摩擦等刺激因素后多可自行消退,也可遵医嘱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尿素维E乳膏等药物。
5.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手部皮肤,可出现簇集性水疱。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等,初起为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疱液清亮,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结痂。带状疱疹常单侧分布,沿神经走行呈带状排列,疱群之间皮肤正常,伴有明显神经痛。遵医嘱口服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炉甘石洗剂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干爽,避免搔抓水泡以免引起感染,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等。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