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甲掉了可能是外伤、甲沟炎、灰指甲、营养不良、先天性甲发育不全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清创包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补充营养等。
1. 外伤:因砸伤、挤压伤等导致脚趾甲脱落,首先要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和污染物,再用碘伏消毒,预防感染。若甲床有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缝合修复。之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促进恢复。
2. 甲沟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趾甲脱落。治疗时,初期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涂抹于患处,减轻炎症。若有脓肿形成,需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待炎症消退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甲床。
3. 灰指甲:由真菌感染所致,会使趾甲变脆、增厚、脱落。治疗可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配合外用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药物,坚持用药,直至新甲完全长出。
4. 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影响趾甲生长导致脱落。日常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等。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多维元素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碳酸钙D3片等补充营养,促进趾甲恢复。
5. 先天性甲发育不全: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导致趾甲发育异常、脱落。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保护甲床,避免受伤和感染,等待新甲自然生长。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甲的生长。
日常要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挤压脚趾。定期复查,观察趾甲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