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可从病因、症状、大便特点、血常规表现、治疗方式来区分。
1. 病因:细菌性肠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发,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性肠炎多由病毒感染导致,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2. 症状:细菌性肠炎常有发热、腹痛较为明显,甚至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病毒性肠炎发热相对不严重,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
3. 大便特点:细菌性肠炎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有腥臭味;病毒性肠炎大便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明显腥臭味。
4. 血常规表现:细菌性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性肠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5. 治疗方式:细菌性肠炎通常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毒性肠炎具有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止泻、补液防止脱水等。
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餐具定期消毒。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加重肠道不适。若出现疑似肠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严格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