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数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主要因为基础疾病或者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患者在早期出现的症状不太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才会发生明显的症状,那么怎样判断是否有下肢血管病呢?
其实判断下肢血管病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解。
第一、高危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导致下肢血管病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这样就会导致动脉内壁上形成斑块,管腔越来越狭窄,影响到下肢血液的流速。
第二、是否发生症状。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对于这类人群,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下肢发凉、麻木行走时下肢疼痛休息时缓解、肌肉酸痛无力、抽筋等症状时有可能是发生了下肢血管疾病。另外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下肢还会出现持续性疼痛,特别是在夜间时,疼痛会更加明显。
第三、是否出现了下肢缺血的症状。下肢血管病会导致动脉压力降低、血液流速减慢,所以在期间会出现缺血的症状,比如下肢皮肤发凉、皮肤的色泽异常、皮肤干燥。除此之外,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之后,脚部肌肉以及皮下组织会发生萎缩。
下肢血管病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因为这种疾病久治不愈,不仅会影响到正常活动,而且还会发生坏疽和坏死,所以患者在平时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肢一旦发生任何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病情治疗,早期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抗凝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