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指的是因为咽鼓管堵塞而导致耳朵积液以及听力下降的疾病,一般发生在冬季以及春季。由于小孩子身体素质较为低下,所以产生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和耳朵问题。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呢?
1.银翘散
如果小孩子位于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初期,并且鼻子堵塞,可以服用银翘散药物,用于因为风热感冒所引起的中耳炎疾病,具有促进鼻子畅通的效果。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芦根、淡竹叶、桔梗、金银花、连翘等,能够减少耳朵的炎症反应。
2.二陈汤
气血瘀滞以及身体湿热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所以医生给孩子服用二成汤,这种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陈皮、茯苓、香附以及薏仁等,具有理气和中的作用。
3.龙胆泻肝汤
这种药物是一种清热剂,可以治疗肝脏以及肾脏火气所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疾病。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龙胆草、黄芩、当归、柴胡等,家长需要用水煎服药物给孩子服下,也可以给患儿服用药丸。
4.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耳朵闷堵感严重以及听力下降的中耳炎患儿,也用于身体虚弱以及体倦乏力的中耳炎患儿,具有调养身体的效果。在用药期间,孩子不能吃羊肉、狗肉发物或者海鲜食品。
总而言之,如果小孩子出现听力减退、耳朵肿胀以及发臭等现象,必须及早告知家长,并且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西药或者中药。父母给孩子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剂量,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并且及时告知医生,直到孩子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