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属于消化内科疾病,其原因与代谢异常、线粒体损伤以及免疫损伤有关,容易引发乏力、恶心、黄疸以及肝区疼痛等不适的表现。药物性肝损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发病后的治疗工作不能轻视,临床方面哪些方法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呢。
1.立即停药
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一旦得到确诊,或是怀疑与药物因素有关,应当及时停用所有可疑的损肝药物,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药物之后可以很快恢复。
2.支持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处在发病期间多注意休息,对于重症人群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发病期间补充足量的热量、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均能帮助到肝细胞修复以及再生。
3.解毒治疗
针对于急性中毒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当采用洗胃、导泻以及活性炭吸附等方法来处理,及时消除胃肠部位残留的药物,之后再采用血液、腹腔透析等方法来治疗,可以快速清除患者体内的药物。此外还要使用解毒剂,比如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等都能起到不错的解毒疗效。
4.抗炎保肝治疗
结合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症状表现展开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物有甘草酸制剂类、水飞蓟素类等,可以促进肝细胞代谢,降低肝脏损伤。另外还有一些中药制剂,比如护肝宁、护肝片等都会保护患者的肝部健康,且能降低该病带来的危害性。
药物性肝损害是非同小可的,各位朋友要重视肝部健康,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以免引发该病的症状,给肝部健康带来伤害。身体发病后应当把握好最佳的治疗时间,及时就医处理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此外注意多休息,合理安排发病期间的饮食,杜绝刺激性严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