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本病比较多发生儿童或者妇女身上,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的儿童可以治愈,而成年人治疗后往往会发展为慢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征。很多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状不太了解,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出现原因和是否能治疗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的病因
一般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经常因为感染从而导致致病情加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女性中多见,因为雌激素可能有抑制血小板生成或吞噬血小板的作用。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会有哪些症状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多数在发病前会全身皮肤呈现瘀点或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等,严重者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这种症状发现比较隐匿,一般是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病情也较轻并且有局限性,但是却比较容易反复发作。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哪些治疗方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者如有出血倾向应卧床休息,并且避免外伤,并去医院诊断治疗,应迅速控制出血。而在医学上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可推荐患者首选治疗,可以减少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如患者不宜使用激素治疗,可考虑脾切除。如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它可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以上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因为这种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系,所以治疗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很多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通过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患者除了药治疗外还应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高度紧张,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这样有利于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