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是一种具有潜伏期的疾病,很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被蚊虫叮咬而被感染的。此病对会使得人们出现头痛和发热等症状,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影响。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此病有什么临床的表现,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此病的四个临床表现。
莱姆病是由于携带螺旋体的硬蟑螂叮咬吸血超过24小时时,螺旋体可通过吸吮过程进入人体,叮咬部位的皮肤可在3-32天内脱去皮肤向外移动,从而导致人们患有莱姆病,其可以通过多种蜱、蚊子、马蝇和其他昆虫媒介传播。在中国,主要由全沟蟋蟀和成群蜱传播。在美国,大多数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在欧洲和亚洲,伯氏疏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主要的病原体,莱姆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潜伏期3-32天后,大多数莱姆病患者可能在蜱虫叮咬处会出现游走性的红斑,首先,它是一个红色的黄斑,然后逐渐扩散到周围区域形成环状损伤。其外缘呈鲜红色,红斑中心呈淡红色。
2.可能出现头痛、轻度颈部阻力、寒战、发热、行走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疲劳。
3.很多病人都会出现莱姆病关节炎,其典型表现是大关节反复炎症,常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少数病人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伴有骨和软骨的侵蚀。莱姆病根治后,关节炎仍然存在。
4.莱姆病,可影响记忆、情绪和睡眠,并可伴有轴突性多神经病。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脑脊髓炎,伴有头痛、颈部僵硬、睡眠障碍、记忆力和注意力丧失等慢性神经症状。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此病的临床表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多注意,少去灌木多的地方以免被不知名的蚊虫叮咬。如果出现了以上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病情被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