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尾征与肿瘤息息相关,尤其与脑膜瘤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脑肿瘤检查时,经常可以看见脑膜尾征的影像,但不能仅靠有无脑膜尾征判断是否患脑膜瘤。要了解脑膜尾征,首先要知道脑膜尾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影像学中的一种诊断术语。
关于脑膜尾征的基础病理,起初,医学上认为脑膜尾征的出现是由于肿瘤的直接浸润,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脑膜尾部不存在肿瘤细胞,其产生的病理基础有四种,即:脑膜组织充血、血管增多、脑膜组织疏松和水肿,研究人员由此认为是肿瘤的邻近组织发生改变导致了脑膜尾征的出现,与此同时,在其他报道的一些病例中却发现邻近脑膜内有肿瘤细胞,所以到目前为止,脑膜尾征产生的确切原因仍存在争议,只有脑膜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的理论被普遍接受。
有学者在研究脑膜尾征的病理性质中,将脑膜尾征分为平滑型、结节型、混合型、对称多级型和非对称多级型,经其研究发现,不同形状的脑膜尾征发生的病理改变也有所不同。
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如何发现患者是否有脑膜尾征呢?这可以根据Goldsher D等研究人员提出的脑膜标准特征来判断。第一个特征,同一部位至少一个扫描层面上有“脑膜尾征”;第二个特征,脑膜尾征与肿瘤相邻的部位较厚,而远离的部位较薄;第三个特征,肿瘤邻近的脑膜增生后,其强化的程度超过肿瘤本身。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有关脑膜尾征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其致病机制也是非常复杂的。脑膜尾征的出现时常伴随着肿瘤的出现,那么脑膜尾征是否有危害呢?答案是未知的,但鉴于在某些病例中发现了肿瘤细胞,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会将脑膜尾一并切除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