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是一种短暂的、可逆性脑功能丧失,在受伤后立即发生,且不伴有可检测的脑组织结构。脑震荡是原发性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由于儿童脑细胞尚未成熟,所以症状与成人不同,且症状比成人严重;其中,大多数是由坠落和撞击等伤害造成的。但许多人不知道小儿脑震荡的具体症状,接下来就为大家讲一下,小儿脑震荡的初期表现。
1.受伤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持续几分钟,不会超过半小时。婴儿短暂性昏迷并不明显,往往只表现为对外界没有反应。
2.较大的儿童清醒后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头痛、呕吐、头晕、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逆行性遗忘等症状。在年龄稍大的儿童其临床表现,通常与成人相似,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肌肉张力下降和肌腱反射活跃。
3.当下位脑干功能受到抑制时,会出现血管神经中枢和自主神经的调节障碍,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呼吸暂停、乏力等一系列反应。
4.部分患儿仍会出现短暂性失明,但对婴儿来说,短暂性意识障碍并不明显,常表现为外伤后短暂性昏迷,随后肢体运动恢复,出现嗜睡、烦躁、呕吐等症状。
5.婴幼儿脑震荡后虽然没有病理结构的改变,但可出现弥漫性脑肿胀。此外,伤后多出现神经系统恶化,延迟呕吐和嗜睡也可能发生。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小儿脑震荡的初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的大脑受到撞击,可以利用上述表现及时做出初步判断。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尽快到医院做相应检查,避免因延误诊断而错失治疗时机。在平时应尽量避免头部撞击,从而避免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