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外科> 普外科 > 大肠黏液癌是怎么引起的 造成大肠黏液癌的四个原因分析

大肠黏液癌是怎么引起的 造成大肠黏液癌的四个原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3-01-02 02:07:21

大肠黏液癌是大肠癌的病理类型,也是腺癌的一部分。因为在显微镜下,癌细胞有更多的粘液成分,所以称之为粘液癌。粘液性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易复发转移,且对放、化疗一般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当患者患有大肠黏液癌,可能会呕血、便血,可能还会有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生活中,一旦发现有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诊治,以免耽误病情,给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那么,大肠黏液癌是怎么引起的呢?以下进行详细的阐述。

1.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恶化,环境因素成为很多疾病产生的原因。

2.饮食习惯: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大肠黏液癌的病因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低纤维、高蛋白饮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会引起大肠黏液癌。

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引起大肠黏液癌的病因,根据患者大肠黏液癌发生的化学性因素,可以有效衡量疾病的轻重程度。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大肠黏液癌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大肠癌息肉病史或者是多发性溃结病史,那么患病的几率就会比一般人大很多。这部分人需要格外警惕,一旦有呕血、便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以上,便是大肠黏液癌的病因介绍。当人们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检查,目前临床上可通过内镜检查、CT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检查方法,确诊是否为大肠黏液癌。如果一旦确诊,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判断治疗方法。

审编医生
咸国哲普通外科 主任医师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主治疾病:阻塞性黄疸、肝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微创手术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