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结肠炎起病较急,大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前存在有不洁饮食史,也可因为受冷或是劳累等原因发病,可引发腹痛、腹泻,以及便血等不适的表现。由于出血性结肠炎的危害性严重,肠道发病后不能忽视治疗方面的工作,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可以控制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

1.口服药物治疗
甲氧氯普胺片是一种镇吐药物,用于多种肠道疾病的治疗,可控制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减轻腹痛以及呕吐等不适的表现。每位患者需遵医嘱口服,一日用药三次。如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容易产生肌震颤、发音困难等不适的表现。
2.一般治疗
针对腹痛、便血症状严重的出血性结肠炎患者,应当注意卧床休息,必要时展开禁食处理,一直到呕吐症状停止。患者处在禁食期间,可在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这样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从而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3.纠正水以及电解质紊乱
大多数出血性结肠炎患者可出现失水、失钠以及失钾的情况,对此应当积极纠正水以及电解质紊乱,可结合患者的病情酌情输液。儿童患者每日的补液量一般在80-100ml/kg,而成年人则要控制在2000-3000ml,必要时可加用适量的氯化钾。
4.抗休克
为出血性结肠炎患者迅速补充循环血容量,除了补充晶体溶液之外,可以输入血浆或是新鲜全血,从而帮助患者的结肠健康恢复。但对于血压不升的患者,可以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来治疗,比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均能起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以上四种方法,可有效治疗出血性结肠炎,积极治疗才能恢复结肠功能,减轻患者腹痛以及腹泻等不适的表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方面需要合理安排,应当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还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产生脱水的情况,给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