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外科> 普外科 > 抗凝药物会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使用禁忌须知

抗凝药物会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使用禁忌须知

更新时间:2022-08-22 10:42:38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常会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本身的原理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但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存在出血的风险。所以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不可以过量服用,尤其是在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时,更要注意剂量。

1.常用的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是临床上常见的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的作用是防止血液的凝固,避免血栓形成。对于房颤、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等患者均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2.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抗凝药物本身目的是防止血液的凝集,所以如果过量使用也容易出现出血的发生。所以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免外伤,同时需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

3.抗凝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对于刚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服用的初期需要做好自我的监测。如果出现血液凝固延迟、出血不止的现象,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要每月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凝血功能。除此之外,如果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在做其他治疗和检查时,需要提前告诉医生,必要的时候需要停止服用抗凝药物,以免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不止。

抗凝药物在临床使用非常普遍,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药物在防止血液凝集的同时,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出现出血的可能。所以为了防止出血的发生,一定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同时每个月都需要到医院进行定期复查,做好自我观测,如果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需要到医院调整药物使用的剂量。

审编医生
瞿磊普通外科 主治医师 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肝脏肿瘤及胆囊方微创手术,胃肠肿瘤微创手术,甲状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