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辐射剂量大小、时间长短、病情紧急程度,肠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放疗2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腹泻、排便疼痛、便血、里急后重、黏液便等;慢性放射性肠炎主要是血管硬化和进行性肠壁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反复腹泻、便血、腹痛;严重者为肠梗阻、肠穿孔。下面来看一下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肠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是一种常用的肠黏膜保护剂,它不仅能减轻放疗引起的腹泻,还可以减少肠道出血。
2.促进肠黏膜代偿增生药物:谷氨酰胺是胃肠黏膜细胞重要的呼吸能量来源,它是胃肠道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修复黏膜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抗炎药物:抗炎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巴柳氮嗪、氨基水杨酸、恶唑嗪等)和甾体类抗炎药(泼尼松龙、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保留灌肠。
4.抗氧化剂:氧化剂可以通过减少辐射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来保护肠黏膜。目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已被证明能有效地减轻放射性肠损伤。
5.肠道益生菌:辐射能直接杀死、抑制和干扰正常的肠道菌群,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显著降低放疗期间腹泻的风险,也能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其他常见症状,如血便、肛门疼痛、乏力等。
6.抗生素:肠黏膜屏障辐射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易位、菌群失衡和肠道菌群异常增殖。这些变化可能与腹胀和腹泻有关。甲硝唑和环丙沙星能缓解腹胀和腹泻。
7.止泻药:腹泻是放射性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洛哌丁胺能显著降低肠蠕动频率,减缓肠道转运速度,提高胆盐吸收率,然而,腹胀和恶心会限制洛哌丁胺的使用。肠狭窄和肠梗阻患者应避免使用止泻药。
二、内镜治疗:
激光治疗、氩离子凝固术和甲醛凝固疗法是内镜下常用的方法。能抑制放射性直肠炎的肠黏膜糜烂、溃疡及顽固性便血。
三、手术治疗:
手术的适应症包括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瘘、肠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或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症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预后和长期生活质量。随着外科手术及围手术处理的进步。手术已经成为放射性肠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四、高压氧仓治疗:
能改善放射性直肠炎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和微循环衰竭,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减少组织损伤,促进溃疡愈合,促进组织修复。研究证实,高压氧舱治疗能显著改善放射性肠炎的黏膜愈合。
综上所述,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和高压氧仓治疗。当患者出现腹泻、排便疼痛、便血、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使病情恶化,严重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