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的典型区别就是病因不同,前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如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而后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如痢疾杆菌、沙门菌、大肠肝菌、肛肠弯曲杆菌等,无论触及哪一种都会发病,出现相应的不适。除此,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还有三点区别,详细介绍如下。
第一、症状表现不同
病毒性肠炎发病较急,一般出现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腹鸣等,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不适,如恶心、呕吐、乏力、酸痛、头晕、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失禁、里急后重、便秘、浓血、肠鸣音亢进脱肛等。
第二、诊断方法有差异
病毒性肠炎的诊断很复杂,需要经过多项检查才能综合确定,如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以及培养大便镜检、血清学检测等;细菌性肠炎的诊断很简单,只要通过三项检查就能基本确定,分别是电解质检查、呕吐物检查和结肠镜检查。
第三、科学治疗方案不一样
患有病毒性肠炎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柳氮磺胺吡碇、甲硝唑以及硫唑嘌呤和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都能帮助改善病症,减轻不适;细菌性肠炎的治疗主要就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但是要注意,这些药物副作用大,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服用,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加大身体损伤,影响健康。
无论是从临床症状上来看,还是从科学治疗方法上来看,血常规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准确区分自身所患肠炎疾病,进行对症医治。另外,在肠炎疾病恢复期间患者还要注意科学饮食,多吃有益健康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但是对于易加重胃肠粘膜损伤的食物,患者要远离,如辣椒、肥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