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心力衰竭,大家可能都会非常紧张,确实急性心力衰竭非常的危险,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正常的血液供应。那么急性心力衰竭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心脏的疾病。心力衰竭并不是突然间发生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长期患有心脏各种疾病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进展成为急性的心力衰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内膜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所以如果患有心脏疾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另外对于心脏病的患者,在生活当中要避免重体力的劳动,多注意休息。
2.肺脏的疾病。很多人都已为心力衰竭,只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其实不然,肺脏的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心力衰竭。因为心肺功能两者是密切相联系的,两者之间在不停的进行血液的交换。如果患有呼吸道感染或者一些肺脏的疾病,有可能会影响到肺和心脏之间的交换功能。也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3.其他原因。心脏是与各个器官和系统密切相联系的,所以其他脏器的疾病也会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一些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也容易影响心肌功能。
为了更好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一定要了解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功能受损。原发性的心脏疾病,比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会引起心肌功能紊乱。除此之外,肺部、肾脏或者甲状腺的疾病,也有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在发病之前是有征兆的,所以要早期识别。